騙了康熙

大司空

歷史軍事

“二爺,老爺已經下值回府,太太派人來傳話,叫您過去呢。”
小廝吳江挑簾子進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494章 百萬漕工

騙了康熙 by 大司空

2024-2-17 20:24

  江山是康熙的。
  戶部缺錢花了,肯定是要借的,這也是老四敢打秋風的底氣所在。
  但是,戶部總來借錢,從沒還過錢。長此以往,確實就敗壞了財政紀律。
  在老四搞出攤丁入畝之前,小農社會的財政收入,基本上就那麽多了,絕無可能暴漲。
  但是,這種財稅體制,有個胎裏病:應付不了突發的天災或是戰爭經費。
  從鴉片戰爭開始,大清壹路割地賠款,而且越賠越多。
  但是,清廷的財政收入居然沒有崩潰掉,老四的攤丁入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  另外壹個財政收入的支撐,必須承認,就是英國佬赫德掌握的總稅務司了。
  如今的大沽口碼頭,玉柱做的買賣,屬於是既當裁判員,又當運動員的超級壟斷生意。
  洋人的商船來了,照章征稅。
  玉柱自己組建的大清皇家商船隊,也下南洋做買賣,賣的還是市面上花錢都買不到的禦用瓷器和各種禦用織品。
  妥妥的暴利。
  就算是珍妮紡紗機提前出來了,玉柱所做的禦用紡織品和瓷器貿易,依舊不愁銷路。
  整個南洋和三鍋那邊,土王及貴族眾多,這些人都具有高消費的能力。
  八年來,玉柱刻意給老皇帝留下的印象,就是善於理財,善於治軍,但是不善於團結滿洲權貴。
  勿使群臣合而謀朕,這是帝王心術的立足點。
  玉柱不可能和滿洲軍功舊勛貴同流合汙,這個異常關鍵,康熙自然就放心的讓玉柱掌握京城的兵權了。
  實際上,隆科多太過囂張跋扈了,他和滿洲軍功舊勛貴的關系,也很不好。
  歷史上,正因為如此,康熙才讓隆科多掌握京城裏最大的兵權,長達十壹年之久。
  禦門聽政結束後,老四興奮的回了戶部。
  老四前前後後找老皇帝借了三百多萬兩銀子,按照百分之五的年利計算,只要上交十六萬兩的利息,就可以繼續借壹百萬兩了。
  老皇帝的私房錢,除了拿來修宮殿之外,剩下的就是籌備戰爭經費了。
  偌大個帝國,戶部壹年存銀僅為三百萬兩銀子而已,對於消耗巨大的戰爭而言,簡直就是杯水車薪。
  好在,老皇帝有玉柱這個財神爺,可以幫著撈大錢。
  玉柱想回家的時候,老皇帝忽然問他:“若是允許民間商船,也可使用大沽口碼頭做買賣,收稅幾何?”
  嗯,西邊的準噶爾蠢蠢欲動,北邊的羅剎國又開始東侵了。
  玉柱壹聽就懂,老皇帝這是想多積攢點家底,籌備很可能爆發的西北大戰。
  “回汗阿瑪,壹年多增五百萬兩銀子的收入,肯定是沒問題的。”玉柱早就等著老皇帝這麽問了。
  客觀的說,在重農抑商思想的束縛下,大清就算是執行海禁,也遠不如大明那麽的嚴格。
  即使是乾隆,也沒有禁絕海外貿易,他只是撤消了三大海關,保留了粵海關而已。
  大明的禁海,最兇殘的時候,那可是片板不許下海的。
  倭寇怎麽來的?
  明朝的皇帝,斷絕了沿海地區商人、地主和權貴們的利益來源,這些人可不得引狼入室麽?
  壟斷的買賣,可以有暴利。
  但是,長遠來看,要想獲得長期穩定的海關稅收,並促進產業升級,全面放開民間的海外貿易,才是正道理。
  玉柱很有耐心,他先搞壟斷貿易,讓老皇帝嘗到了大甜頭。
  再趁老皇帝要打仗,嚴重缺錢之機,逐步放開民間的海外貿易。
  壹家壟斷造船的成本,明顯還是過高的。
  大家壹起都來造船,相關的配套產業,才可能蓬勃的發展起來。
  絕對不能心急,飯總要壹口壹口的吃。
  在賺錢的事情上,玉柱從來沒有說過半句大話。
  他說要賺多少銀子,就肯定會撈回多少銀子,老皇帝信得過他。
  “會不會影響漕河的安全?”老皇帝顧慮的是,百萬漕工,民生所寄。
  如果大家都走海運,百萬漕工起事了,怎麽辦?
  玉柱早就想好了這個問題,就怕老皇帝不問呢。
  “老爺子,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辦。民間出海的每壹條商船,船上的水手,都必須從年輕的漕工裏招募即可。比如說,沿海有幾萬條船,走海運,百萬漕工裏的青壯年,也就都有口飯吃了。”玉柱話鋒壹轉,深入解釋說,“各地的漕幫,拉幫結夥,嘯聚於運河邊,對朝廷腹心之地的威脅太過巨大了。若是持續的分而散之,只須壹到兩代人的時間,即可緩緩的消彌掉這個大毒瘤了。”
  給老皇帝提建議,若想被老皇帝采納,就必須站在老皇帝的利益角度看問題。
  “若是賊軍,利用海船之便,聚而來攻呢?”老皇帝不愧是老皇帝,明顯看到了海上運兵極為快速的威脅。
  玉柱依舊從容不迫的說:“老爺子,咱們只須加強大沽口水師的力量,利用重炮的優勢,來多少條船,都可以將其轟沈,落入海裏餵王八。”
  “嗯,茲事體大,容我再好好想想。跪安吧。”
  全面開海搞貿易,未知的風險令人異常恐懼,老皇帝很有些猶豫,這絲毫也不令人感到意外。
  玉柱才不急呢,等清準大戰開打之後,花錢如流水了,老皇帝就要被迫開海運了。
  在大清朝,單單是增加財政收入的由頭,並不足以說服康熙或是雍正開啟海運。
  康熙經常掛在嘴邊的壹句話,就很能說明問題:我天朝地大物博,無奇不有,蕃外蕞爾小邦,何物可以入目?
  說實話,即使以玉柱的盛寵,他也必須借助於準噶爾的巨大軍事威脅,用未來大戰的巨大開銷,來逼迫保守的老皇帝,緩慢的開啟海運貿易。
  在東亞地區,凡是想集權的統治者,不管是哪個地區的,必然都會采取閉關鎖國的政策。
  因為,只要封鎖了外邊的消息,時間壹長,草民就是愚民。
  倭國的德川家康如此,朝鮮的李家同樣如此,雍正登基之初還是如此。
  雍正的被迫開海,主要是西北地區,連續打了幾場損失慘重的大敗仗,實在是太缺錢的權宜之計。
  玉柱離開了乾清宮後,徑直出了皇宮,回了自己的公爵府。
  以前,不管是住在隆府,還是住在慶府,因為頭上有長輩鎮著,包括玉柱在內,大家都是顧慮不少,難免束手束腳了。
  如今,不管是秀雲,還是曹春,都有了壹種如釋重負的出頭之感。
  這種感覺,硬要形容的話,多年的媳婦熬成婆,可以傳神的概括之。
  但是,自立門戶,也有其中的難處。
  玉柱剛剛走到垂花門前,就被秀雲身邊的大丫頭,給請進了正房。
  秀雲見丈夫來了,趕緊起身讓座行禮。
  玉柱坐下後,壹邊喝茶,壹邊等著秀雲說事。
  秀雲猶豫了半晌,忽然嘆了口氣,說:“爺,您忘了吩咐門房上的事了。”
  玉柱壹楞,緊接著就明白過來了,果然是有麻煩了。
  老皇帝雖然幫著玉柱把輔國公府,分成了東院和西院,但是,逢年過節的迎來送往,該由誰來出面處置呢?
  玉柱瞬間頭大了。
  娶了兩個老婆回家,玉柱確實享受了齊人之福。
  但是,自立門戶之後,門房和知客事務,由誰出面主持,茲事體大啊!
  不管是讓秀雲管了,還是讓曹春管了,都等於是變相拉低了另壹方在輔國府裏的地位。
  就算是玉柱壓制住了曹春或是秀雲,隆科多和慶泰也肯定會鬧開的。
  因為,掌管門房和知客大權,乃是名門貴婦當家做主,最重要的壹項權力。
  沒有之壹。
  知客大權,乃是壹個家族最核心的人脈機密,比管錢管物的權力,還要核心得多。
  很多女頻宅鬥小說裏,成天繞著庫房裏的三瓜兩棗做文章,那真的是撿了芝麻,丟了大西瓜。
  不客氣的說,只要送錯壹次禮,就很容易和朋友或是親戚,反目成仇。
  難題雖難,卻是難不倒玉柱這個解決麻煩的小能手。
  玉柱仔細壹琢磨,放下茶盞,笑道:“這事說難,挺難的。說簡單,其實也很簡單。不如這麽著,外邊送來的禮單子啊、請柬啊等等,先由我這裏的胡彪接了,然後再派人分別送給妳們,可好?”
  秀雲壹聽,她的男人厲害呀。
  胡彪出任總知客,這就掌握了公爵府裏各種動靜。
  秀雲這邊的親朋來往,就分送秀雲處置。
  同理,佟家八房的迎來送往,就由曹春去打理。
  這麽壹來,僅僅是多了胡彪那個環節而已,曹春和秀雲,依舊可以相安無事。
  秀雲的妙目壹轉,不動聲色的說:“爺,還真難為妳了,壹碗水端得如此平整?”揶揄之意甚濃。
  玉柱哈哈壹笑,說:“魚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,二者其實可以得兼也。”
  秀雲嘆了口氣,還能怎麽著呢,難道要曹春看她的臉色過日子麽?
  就算是曹春忍了,風聲傳到慶府那邊,清琳和慶泰肯定不可能答應的。
  反之,讓曹春說了算,秀雲也絕無答應的可能性。
  玉柱擅長的和稀泥神功,大展神威。令秀雲和曹春,皆不滿意,又都可以勉強接受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