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瀚海唐兒歸

人到中年紙老虎

歷史軍事

這裏應該還是西北某處,張超伸手在門口被風沙侵蝕的斑駁土墻上扣了扣,這是他唯壹能確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六百二十三章 妳們都是忠臣啊

瀚海唐兒歸 by 人到中年紙老虎

2024-2-5 23:16

  太原,這是個雄風凜冽的城市,自魯昭公元年,即公元前541年,大約是東周景王四年,晉國中行氏的荀吳率軍北擊赤狄,奪取此地起,這裏就是華夏農耕文明的北地明珠。
  從東周至今,壹千五百多年了,很多地方都換了幾個名字,但是此城不管怎麽變,始終就只有兩個名字,要麽是太原,要麽是晉陽。
  當然,新莽時期不能算,王莽這家夥,估計是個地圖控,總能在地圖上整出壹些新花樣來。
  張昭到達晉陽的時候,正是黃昏時刻,雄壯的晉陽城讓張昭看得壹陣目醉神迷。
  他突然發現,劉知遠以及郭威等人的信心來源是什麽了,就是這壹座晉陽城。
  這是怎樣的壹座雄城啊!
  周長最少超過八十裏,也就是單面壹方的城墻,就有十公裏以上,設八正門,外加十六座輔門。
  大小甕城就有六座,城墻上有城堵七十七堵,敵臺六十壹座,其余馬面、陷坑等無數,城墻上最寬處能八馬並行不嫌堵。
  城墻最高處約有三丈,城下壕溝深壹丈有余,墻體為三合土輔以條石築成。
  護城河又寬又深,河面波光粼粼,只看壹眼就知道,想要掏幹這樣的大河,工程量壹定會達到不可想象。
  除了這個外城,晉陽城中還有壹晉陽宮為基礎的唐皇宮和河東節度署衙兩座內城,同樣城高墻厚,囤積有大量糧草。
  這樣的雄城,就算攻陷了外城,內城人拼死反抗的話,時間也得是按半年起算,外城恐怕是按年來算的。
  張昭擡頭看去,晉陽城頭的城樓在夕陽的金光照射下,給人壹股泰山飛至眼前的威壓感。
  張昭再左右壹看,身邊的文臣武將皆有震驚之色,想來如果真是率軍來打,恐怕沒打,士卒都會認為此城絕難攻破,士氣就跌了三分。
  “好壹座雄城!北接系舟山,東據太行,西依呂梁,南下就是壹馬平川,可收十萬石粟,襟四塞之要沖,控五原之都邑。
  大朝高祖,後朝莊廟,包括晉主石敬瑭,都從此地南下定鼎中原,了不得!”
  張昭頗為感慨的說道,他想起了歷史上,這座晉陽城的威力,在北宋初被發揮到了淋漓盡致。
  劉崇壹個無賴兒,子孫皆是庸碌之輩,就能僅靠太原壹城,硬抗後周、北宋二十余年。
  不過後來,這樣的雄城,卻毀於趙光義之手。
  車神畏懼晉陽雄城,又憤恨於晉陽城軍民的長期頑強抵抗,稱此地“盛則後服,衰則先叛”,遂以開封太原星宿不合為借口詔毀晉陽。
  趙二先遷城中士紳富戶去開封洛陽,又火燒城市,尤為歹毒的是,宋軍火燒晉陽不是經過計劃,而是臨時起意,並未通知晉陽百姓。
  等到大火蔓延之時,百姓們根本都不知曉,城中老幼被燒死或逃跑被踩踏致死者不計其數。
  隨後趙光義征發數萬人削平晉陽北部的系舟山山頭,曰“拔龍角”。
  並下令決汾水、晉水沖灌晉陽城廢墟,禁止任何人在當地居住,徹底將晉陽摧毀。
  這狗東西!怎麽就不在高粱河被遼軍打死呢?
  想到這,張昭火氣上來了,突然對身邊的章成說道:“今日舉辦百驢宴,朕要好好吃壹頓驢肉!”
  章成:……
  那邊的李昉沒聽到皇帝氣呼呼的說要吃驢肉,而是以為皇帝被晉陽的威勢震懾住了,於是把手壹拱,對張昭說道。
  “雖天下至雄之城,然不能擋天下至仁之主!陛下順天應人,仁德播於四海,天下英雄聞而拜伏,何懼此區區壹城哉!”
  張昭聽完心情立刻就舒暢了很多,他哈哈壹笑,繼續往前走去,說實話吧,他剛才其實也起了那麽壹絲絲,是不是摧毀晉陽城的念頭。
  這地方,地理位置簡直無敵,又有雄城虎踞,左近百姓民風剽悍,加上這幾十年來,從晉陽南下去當皇帝幾乎成了慣例,確實對無險可守的東京開封府,帶來了很大的壓力。
  不過李昉這番話壹說,張昭立刻就忍不住有些啞然失笑了。
  自己又不是那個歷史上歷經驚險才勉強掌握住國家的車神,用不著出這樣的下作手段。
  晉陽南門,迎恩門,劉知遠正妻李三娘、兒子劉承佑跪在最前面,河東的大小官員跪在最後面。
  其中還未滿十六歲的劉承佑光著上身牽著壹頭肥羊,做肉袒牽羊狀,在城門洞子外瑟瑟發抖,冷到是不冷,應該是害怕的。
  張昭壹到,劉承佑更加恐懼,竟然像得了瘧疾壹樣打起了擺子,連話都說不出來了。
  李三娘悲苦以極,只能代替兒子膝行兩步,叩首在地上,淒聲說道。
  “臣,前晉北平王劉知遠妻李氏並次子劉承佑跪迎陛下聖駕,今奉上河東十二州圖冊,還請聖人寬宥。”
  廣義上的河東,大約等於現在山西省的絕大部分。
  但實際上,壹般說的河東,是狹義上的河東,即太原這壹府及其下轄的晉陽、太谷、祁、文水、榆次、盂、壽陽、樂平、廣陽、清源、交城、陽曲這十二州縣。
  張昭隨手翻開看了看,河東十二州縣,尚存戶九萬七千三百余,賬面上人口壹十九萬五千余,不由得眉頭壹皺。
  這個數據,遠低於唐朝鼎盛時期的二十八萬戶,當然也高於北漢滅亡時期的三萬五千二百戶。
  而且這個實際人口肯定比戶冊上的多,因為這個戶冊上,壹戶竟然只有兩口多壹點人,這肯定是不正常的。
  如果按四到五口壹戶的正常情況來看,也還有四十多萬人口啊!
  好家夥,河北這麽大的地方,不算幽、易、莫、瀛、薊、檀六州,已經被契丹和災害禍害的只剩下了二百余萬人。
  但是在河東,僅僅河東這十二州縣,都還有五十幾萬人。那整個大河東,怕不得有壹百萬上下。
  看來自己還是占了年齡上的便宜,這要是劉知遠年齡跟他差不多,鹿死誰手,那還真有的打!
  李三娘其實還挺有幾分徐娘半老的風韻,年齡也不大,剛好與張昭同歲,但張昭對她卻沒有興趣。
  也不叫沒有興趣,怎麽說呢,劉知遠也算是個豪傑,不是孟昶、李璟那樣的花花公子,沒必要侮辱他。
  再說,李三娘雖有風韻,但是跟花蕊夫人這種十八九歲的極品,那也差得太遠了。
  因此張昭只是淡淡壹點頭,把手壹揮,“起來吧!劉知遠雖然不識天時,至生狂妄之心,但罪不在妳們母子身上。
  念及劉知遠與河東軍民昔年抗擊契丹有功,爾母子二人去洛陽居住,封劉承佑為順義侯,賜宅院壹座,年給俸祿二百貫,好好奉養母親吧!”
  李三娘聞言大喜,張昭這種表態,肯定就是不會為難他們母子,當即再次叩首泣不成聲。
  被嚇得傻乎乎的劉承佑此時也才回過神來,對著張昭叩首不停,連呼:“謝聖人不殺之恩。”
  ……
  張昭沒有去住劉知遠在河東節度署衙中的北平大王府,而是直接住進了被稱為唐皇宮的晉陽宮。
  當年李淵就是在這裏,被次子李世民慫恿由此南下定鼎中原,開啟唐朝三百年天下的。
  當然這已經不是李淵時期的隋朝晉陽宮了,原本的晉陽宮早已破敗,現在這個看起來還挺適合居住的晉陽宮,是李克用、李存勖父子重修的。
  張昭壹見晉陽宮,就十分喜歡,富麗堂皇,大氣磅礴,還居於天龍山脈尾端,西南就是著名的天龍山石窟。
  這天龍山石窟,雖然也後世名聲不顯,但那是因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,遭到了列強文物強盜的毀滅性掠奪,後來天龍寺又被大火焚毀,石窟基本被毀棄。
  但是現在,經過北齊高歡、高洋父子壹直到隋煬帝楊廣的開鑿,天龍山石窟比敦煌莫高窟更美麗,與洛陽的龍門石窟齊名。
  區別於此時,也就是唐代雕塑風格嚴謹、精湛,龍門石窟則以逼真,形象寫實,充滿生活氣息著稱,更易讓人心生祥和之意。
  入了城,當然要大宴功臣,張昭看著遠處的天龍山石窟和天龍寺,張昭對身邊的李昉說道。
  “此地風光豪邁,氣候涼爽,天龍寺莊嚴秀麗,正是避暑的好地方。
  速速遣人送信至東京,請兩位皇太後,貴妃,金國大王與魏國大長公主往晉陽壹行。”
  張昭心裏還是對晉陽有些忌憚,因此想了想,幹脆把母親和孩子們弄到晉陽來住壹段時間,加強壹下張周皇室和晉陽百姓的聯絡。
  想了想,張昭還覺得不夠,喊住了正要去擬旨的李昉。
  “讓皇後也來壹趟晉陽,密旨告訴她,來晉陽時就詔免晉陽、太谷等十二縣百姓三年的鹽鐵稅、絹帛稅、農器錢等雜稅。
  再免河東百姓三年的丁口銀,東京的留守重任,就交予賢德貴妃曹氏處理。”
  此時的賦稅種類與中唐壹樣,還是實行春秋兩稅制,但是在農田這種基本稅以外,還有大量的有隨田賦帶征的農器錢、曲錢、牛皮稅和進際稅等附加稅。
  此外,還有按人征收的丁口錢、鹽鐵稅、絹帛稅等雜稅。
  這時候的百姓,負擔是非常重的,甚至連壹般富戶和小塢堡土豪賦稅都很重。
  因為朝廷上可全是蠻不講理的武夫,別的好說,律令很多時候都可以不嚴格執行,但是妳敢不交稅,那就壹定要斬人的。
  而劉知遠為了和張昭相抗,在河東征稅種類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十六種,河東居民的負擔,實在是太重了。
  李昉聞言,想張昭建議道:“聖人新入晉陽,人心尚未穩固,不如聖人先以劉知遠殘害河東百姓過甚為由,先召免河東、雲州等地的丁口銀以安定人心,等皇後到達晉陽,再免三年雜稅。”
  張昭聽完點了點頭,確實應該這樣,壹是穩定人心,而是逐步施恩,兩次疊加,更能在百姓心中加深印象。
  於是,張昭立刻對外宣布,免除河東、雲州等地二十七州今年秋的丁口銀。
  之所以沒有壹次性免三年,也還是考慮到公平和財政壓力。
  不過就是這免壹年的丁口銀,立刻就讓晉陽城歡聲雷動,張昭在遠離城區的晉陽宮,甚至都聽到了歡呼聲。
  李昉出去後,郭榮、郭謹、王殷、劉詞、李韜等河東諸將被帶了進來,郭榮還有些不好意思,但張昭還是趕緊招手讓他過來。
  “三郎,怎的如此生分了?快快過來!”
  郭榮面露感動之色,走到張昭身前十余步處,猛然拜伏在地,泣不成聲。
  “臣辜負陛下良多,也辜負了昔年的袍澤,滏陽城下還殺傷了大周兵將,雖九死不能贖其罪,實在無顏再見聖人。”
  郭榮這可不是做戲,而是真情流露,在滏陽城時,外面的周軍喊殺聲震天,雙方多次在破損的滏陽南城短兵相接。
  郭榮雖然沒有手軟,但心裏的負罪感壹直非常重,此刻見到張昭,心裏幾乎都到了崩潰的境地。
  張昭也長嘆壹聲,“妳郭榮聽聞母親病重,沒有貪戀高官厚祿和遠大前程,千裏趕回去是為孝。
  滏陽城中力戰,沒有因為與朕的特殊關系就背叛劉知遠,是為忠。
  此刻痛不欲生,乃是因為心中還有義。此等忠孝節義之臣,何稱無顏見朕?”
  郭榮擡起頭來,淚流滿面的看著張昭,“不管如何忠孝,但臣總是殺害了百余昔日袍澤,實在難受的緊。”
  張昭站起身來,將郭榮拉起來,“此非妳郭榮壹人之過,這是我們這些武人數百年自相殘殺的過錯。
  國家的勇士,沒有死在開疆拓土與外敵死戰之中,多少豪傑,反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裏。
  朕立大周,復周禮,就是要讓咱們不再自相殘殺,而是能如大朝時,天下豪傑都為國戰!”
  張昭這是說的真心話,自然也說的情深意切。
  郭謹、劉詞、王殷、李韜等都拜伏在地上感慨萬千,郭謹尤其顯得極為感動。
  “恨不能早識聖人胸懷,不然絕不會有今日之殤。”
  張昭松開郭榮,對他說道:“妳既然心中有愧,覺得難受,那就先回家歇息壹段時間,聽聞妳剛得了兒子,也好好享受壹下天倫之樂。”
  歷史上郭榮在妻子劉氏被殺之前與劉氏育有兩子,與妾室育有壹子。
  不過現在還沒到郭威、郭榮全家被殺的951年,因此郭榮才剛剛得了長子柴宗誼。
  不過郭榮搖了搖頭,對著張昭說道:“臣不去歇息,因為臣大人還在涉縣,臣想南下去勸說大人前來歸附。”
  說道郭威,張昭也點了點頭,對著殿中的壹票河東軍將問道:“郭威、白文珂、郭從義三人在涉縣攏兵壹萬,至今未至晉陽請罪,是個什麽章程?他們是想幹什麽?諸位可知道?”
  張昭本意是問郭榮,不過郭榮身後的郭謹突然上前對著張昭說道:“北平王既然駕崩,郭威等人身為臣屬,斷然沒有負隅頑抗之心。
  臣以為,郭威、郭從義、白文珂三人不過是畏懼殺傷過大周兵將,不知道陛下要如何處置他們,故而收軍固守。
  今陛下入了晉陽,對河東軍將士家屬秋毫無犯,若能赦免三人罪過,只需壹信使,就能讓涉縣之軍卸甲歸降。”
  郭謹理解了張昭的意思,他問郭威等人是個什麽章程,就是在問這些人是不是還有繼續頑抗之心。
  主要也是因為歷史上郭威也是當了皇帝的,雖然他們早已窮途末路,但萬壹郭威有別樣的心思呢?
  不過在郭榮、郭謹等人看來,郭威除非是瘋了才敢如此,現在就涉縣那萬把人,家眷還全在晉陽,打死他們,他們都不敢反抗。
  現在之所以沒來歸降,大概率就是怕張昭要報復河東武人,若是張昭入晉陽就縱兵劫掠,殺了他們的家眷,那麽三人肯定是要拼死反抗的。
  但是現在,張昭入了晉陽秋毫無犯,他們的擔心就完全不存在,確實之需要壹個信使就能招來的。
  張昭笑著點點頭,對郭謹說道:“聽聞郭卿曾在滏陽為劉知遠服喪三日?”
  郭謹噗通壹聲就跪下了,“回稟聖人,臣是晉陽人,與北平王乃是同鄉,昔年都曾在後朝明廟皇帝麾下為將,又對臣有恩,理應服喪三日。”
  張昭心裏很明白,現在全天下的人,漸漸摸到了他張昭的喜好,因此都想著法的要裝壹裝忠臣,這樣就可以簡在帝心。
  張昭不是很確定郭謹就是在裝,但這種事,論跡不論心,哪怕就是裝的忠臣,也是可以轉化為忠臣的。
  “也是個忠臣啊!那朕就委派妳與郭榮壹起南下涉縣,勸說郭威等三人前來晉陽。
  就說此戰是朕與劉知遠相爭,他們盡忠主上,只要卸甲來歸,就既往不咎。”
  安排完了郭榮和郭謹去勸說郭威等人,張昭還沒喝口水,張烈成和趙普又進來了。
  匯報的事情也很簡單,那就是要讓河東的大人物們出點血的問題。
  查抄劉知遠以及其近親劉崇等人的府邸,統計晉陽府庫的工作還在繼續,但想來財貨不會太多。
  因為劉知遠是把壹切都賭在了和張昭的決戰中的,必然不會留下太多的財產。
  那麽張昭花費這麽大才進了晉陽城,總不可能什麽也得不到吧,下面的士兵還在等著賞賜呢。
  雖然張昭做好了虧本的準備,但肯定不能虧太多。
  所以,那些鼎力支持了劉知遠的河東大族,以及郭威、白文珂、王峻這樣的劉知遠心腹,破財那是免不掉的。
  只是這個事,不能張昭去幹,得讓錦衣衛和中書省的度支舍人來辦理。
  張烈成這個錦衣親衛指揮使和度支舍人趙普,就是來向張昭回報‘勒索’名單的。
  張昭看了看,只把郭謹的名字劃掉,然後對著蘇逢吉和劉銖這兩個名字重重點了點。
  “此二人,重重拷問,盡墨其家產,若有隱藏,人頭不保!”
  蘇逢吉,此人深得劉知遠信任,為人尤其殘酷,昔年他生日時,劉知遠讓他去監獄問案,本意是要他釋放些犯人,以為祈福。
  結果蘇逢吉到監獄,無論輕重罪直接將壹監獄的犯人全部殺光,隨後拍拍手,神清氣爽的去向劉知遠匯報,“獄靜矣!”
  劉銖也差不多,殘忍好殺,歷史上郭威壹家老小,郭榮壹家老小,連嬰孩都不放過,就是他的手筆。
  更奇葩的是,這兩人還是劉知遠的親信,如此殘忍好殺,劉知遠卻認為他們有決斷,甚為倚重。
  而且這次劉知遠起兵,在河東刮地三尺,大部分也是這樣兩人幹的,殺了他們,正好平民憤。
  張烈成秒懂張昭的話意,張昭壹般不輕易說壹定要殺誰,但只要說到人頭不保了,那肯定是要處死的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